习近平:新时代的领路人
作者: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7-11-20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站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的讲台前作中共十九大报告,历时近3个半小时。

这是多年来中共党代会最重大的政治报告,达3.2万字。习近平用洪亮的声音一气呵成,赢得全场70余次掌声。

他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份报告被译成10种外语,并专门请来外籍专家为译文把关。专家们几乎都用“强有力”这个词语来描述习近平的报告。俄罗斯专家奥莉加·米古诺娃说:“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从早上8点看到半夜,忘记了吃午饭和晚饭。”

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在听了报告后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习近平把中国带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5日,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体现了中共全党的意愿。国内外媒体把他描述为一个使中国由富变强的领袖。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站了起来。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中国人民走上了由穷变富的征程。

开始第二个5年任期的习近平带领他的执政团队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我们一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共产党“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一、开创性的领导人

5年前,在新闻中有“社交媒体时代的首位中共掌舵人”之称的习近平首次同记者见面。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的记者报道:“习近平入场了。在十几分钟内,即将在未来10年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他透露了他的议程。简单地说,就是让中国重新变得伟大,解决人民的不满,根除腐败。习近平使用了容易被非党员理解的简单语言。”

波士顿大学中国政治专家约瑟夫·菲尤史密斯说:“他似乎的确拥有迅速开始行动并创新的个性和政治能力。”但更多媒体表示还要“等等看”。而5年来,全世界都看到了习近平是如何来真格的。

“历史性变革”这个词如今被用来形容1800多天里发生的变化。另一句概括性的话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出台360个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项改革措施,基本确立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

掀起“反腐风暴”,拿下440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其他中管干部,处分150多万人,追回外逃人员3400多人;

全面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8900多万名党员队伍变得更加纯洁、更强有力;

改革国防,重塑军队,200万中国武装力量从思想作风、组织架构到武器装备焕然一新;

中国经济在2013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7.2%,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的2.5%,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第一引擎;

贫困人口减少6000多万,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的人口;

人民收入增幅超GDP增幅,公众感到生活在中国更安全、更舒适;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善中国人口结构;

大幅投资科技,空间实验室、深潜器、射电望远镜、量子卫星、大飞机、超级计算机等并行赶超,引发国人自豪感;

发起史上最大规模污染治理之战,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督察,大批官员因环保不力受处分;

实现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挫败香港少数人非法“占中”企图;

实现钓鱼岛领海日常巡航,推进南海岛礁建设,“南海仲裁”成为一张废纸;

动用海陆空力量,成功完成多次海外“大撤侨”;

人民币“入篮”,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

同俄美等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带动发展中国家新兴力量崛起,推动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文件,中国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

做成这些事情的复杂难度可想而知。5年前,习近平刚亮相时,除了他亲和、自信、从容的谈吐之外,外媒更关注的就是他面临的经济增长放缓、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党的威信降低等各方面的挑战和危机。

习近平一往无前的决心和担当起了关键作用。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那些意志坚定而极具个性的话语直抵人心:“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

以上变化仅仅是习近平第一个5年任期中出现的。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这正是全世界对中共十九大高度关注的原因。

习近平的最新施政纲领让人耳目一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再奋斗“两个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表明,习近平将带领中国提前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并提出更高现代化目标。之前的中共党代会曾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将创造人类历史上第一个10亿以上人口共同迈入现代化的奇迹。中国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并走向共同富裕,经济总量将成为世界第一,是生机勃勃的世界第一大市场。这样的新时代让人憧憬,乃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旦夕所盼。

作为站在时代交汇点上的领导人,习近平当仁不让地成为带领中国实现伟大梦想的掌舵者。

《时代》周刊把习近平评为年度影响世界的百人之一。他被媒体描述为“精力充沛”“雄心勃勃”“头脑清醒”,既有“钢铁意志”又具“侠骨柔肠”,“稳健而自信”“具有开创性”。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称他“睿智而有远见”,“对国际和国内问题都有着良好的判断”。俄罗斯学者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评价他是“有极高才智的人,有坚定信念的人,担当现在和创造未来的人”。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艾什中心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全球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对10国领导人认可度以及对本国领导人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信心度方面,习近平都排在第一。

中共十九大开幕后,《日本经济新闻》说,习近平描绘出了今后约30年的国家蓝图,向国内外释放了信号。他有望为中国夺回世界强国地位的伟业开辟道路。

二、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的核心

5年前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习近平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党中央,坚持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需要解决党内尖锐而严峻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其中,腐败是最大挑战。在习近平看来,“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新时代的任何目标都无从谈起。

从2012年12月初打响反腐“第一枪”,查处当选十八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还未满月的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到后来几乎每月都有中管干部被查处,最多时“一月打七虎”,习近平施出的铁腕在中共96年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各国也极为罕见。

尽管如此,2014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周永康被宣布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仍出人意料。之前很多中国人不相信中共能调查中央政治局常委级别的前任高层领导人。国际社会也不认为,上任不久的新官会有足够能力与胆魄“擒获”这样级别的“大老虎”。

5年来,一批曾被认为是“铁帽子王”的人物被反腐利剑挑落,除了周永康,还有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被查处的十八届中共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达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

有人质疑中共反腐是“纸牌屋”。习近平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还有人称反腐影响经济发展。习近平说:“我看天塌不下来。”

仅从如此激烈的反腐之战看,习近平的“接力跑”不是平平稳稳的,而是面对“斗争”。这个词,他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用了23次,大大超出以往频次。

从2015年的“胶着状态”,到2016年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如今中共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在海外,在逃人员纷纷陷入过街老鼠般的困境;在国内,数以万计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

面对一些人“该松口气、歇歇脚”的建议,习近平坚决表示不能“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要求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网民画了一幅漫画:习近平骑在“大老虎”背上,挥拳痛击这只猛兽。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已从中共十八大前的75%攀升至2016年的92.9%。

习近平在人民中建立起威信,并不仅靠“打虎”“灭蝇”的成绩。

2013年初,他看到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随即作出批示,要求“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并强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经过5年持续努力,中共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

中央纪委副书记杨晓渡说:“人民群众原来说一年公款吃喝要吃掉两千亿,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治住它。就这么一个‘八项规定’出来,应该说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可以说“‘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习近平说:“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这番话正是他心路历程的反映。

浴火重生。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到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扩展。

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一体修订,划出纪律“底线”也标明道德“高线”。热衷于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的人开始失势。5年来,仅副处级以上“裸官”就清理5000多名。依据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调整县处级以上干部2.2万多人。

2016年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舆论称,中共这样一个大党治理一个大国,在前进道路上面临那么多艰难险阻,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难以形成全党意志统一,难以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就干不成任何事情,更不可能创造人间奇迹、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的大无畏战斗精神来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他的一位同事曾写道,习近平的讲话“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

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习近平主动向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讲起陈望道专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竟将墨汁误当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的典故,并引述他的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他也从父母身上汲取力量。父亲习仲勋和母亲齐心都很早参加革命。他曾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即使身处逆境,“爸爸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仍坚定不移,相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您的言行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他在回忆五六岁时随母亲买《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的故事时说:“‘精忠报国’4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习近平年轻时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他在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为人民谋幸福的勤务员

中共十九大报告9名外籍翻译之一、老挝专家拉姆恩·乔维吉对习近平的亲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中国领导人。他不是只在办公室,而是深入到人民中间。他非常平易近人,衣着、说话、笑容等都很接地气,我看到在雨天和烈日下,他不用别人撑伞。在我看来,他是个非常亲切的人。”法国专家福佩吉说:“据我观察,老百姓很喜欢习近平,因为是他带来了改变。”

过去5年,常常见到的一幕是,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会直接出现在平民百姓中间,引起一片欢呼和手机镜头咔嚓声。

在北京街头的中式快餐店,他端着盘子,排队买饭,和百姓一起用餐;春节来临,他自办年货,回到插过队的农村看望老乡;他淋着雨同工人交谈,到农民家看谷仓、床铺、灶房、猪圈;他记挂老人,去敬老院不忘查看每日食谱;他关心学生,告诉他们“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地震灾区考察时,他走进帐篷了解安置居民生活,夜深了就在简陋的活动板房中住宿。

有一次,他在一个空气污染严重的日子里,走进北京胡同,看望住在大杂院里的居民,询问他们的工作、收入、饮食、取暖情况以及上厕所远不远。北京一家都市报评论,总书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他走遍了中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区。在中共十九大上,他是贵州团代表。这是中国最贫困的省区之一,2016年人均GDP在全国倒数。当他在贵州团讨论会场坐下时,大家一开始并不知道谈话会朝哪个方向走。意外的是,他与代表谈起了“食品”“白酒”和“旅游”。这些是当地人增收的手段。

媒体对这一场景罕见的详细报道在互联网上获得很高的点击和点赞。

无疑,人民才是习近平强国战略蓝图中的主角。他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湖南西部贫困的十八洞村。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石爬专把习近平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问习近平:“怎么称呼您?”习近平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那一次,他和乡亲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要建档立卡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对于石爬专大妈来说,“精准扶贫”就是她和邻居一起用政府发放的扶贫款项和个人存款,投资了一片猕猴桃种植园,以此增加了收入。

习近平最近在一次座谈会上高兴地说:“3年多时间(十八洞村)摘掉了贫穷帽子,实现了全部脱贫,当年的40个光棍已有一半成了家,而且新娘都是外村人。”

习近平誓言使中国最后一批4000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全部脱贫。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反贫困斗争,被联合国誉为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

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让13亿多人吃饱穿暖——尽管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他还要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历史性变化”对中国将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指引。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他推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他多次主持中共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关于医改的重大文件,“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他推进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回应亿万人民“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期待;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习近平身上体现了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特别之处在于,这还与他15岁就到农村插队的经历有关。他曾在陕北梁家河农村当了7年知青。“那时候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几乎没有歇过。”“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他说。

他有足够的资历和自信来了解这个大国民众生活的真实情况。习近平的从政经历始于44年前,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一般军官到军委主席,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辖市,直至中央等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每一层级都历练多年,都扎扎实实而政绩卓著。

习近平带领中共,完全围绕人民的利益作出决策——常常是长期的,超前几年到几十年,并且“一张蓝图绘到底”。俄罗斯专家奥莉加·米古诺娃说:“我尊敬习近平。中国的领导人拥有新时代所需的素质。”

四、有担当的国家改革发展战略家

为推进21世纪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习近平发起的新一轮改革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他说。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崛起”这个当今地球上的最大奇迹,之后剩下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到“利益固化的藩篱”。

中国向何处去?境外一些人充满疑虑。“经济硬着陆”“金融风险爆发”“改革缓慢”“中国崩溃”等论调频现。

引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习近平重任在肩。他引用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自己的心情:“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他用“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来进行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他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为此在速度、结构、动力等方面要有新对策。

2013年4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习近平亲任组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很踊跃,提出了上万条的改革建议。那么重点集中在什么地方呢?……最后总书记一锤定音,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提的一直都是“基础性作用”。讨论时,有人认为新提法跨越太大,建议暂缓,最后是习近平拍板定论,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参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的学者回忆说,没有习近平下决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

国企国资、户籍制度、财税金融、农村土地、公立医院……一项项议论多年、阻力重重、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接续启动,以前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逐一砸开。

习近平推动“官邸制”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此前,对于这项改革,社会一直有呼声,但迟迟没有回应,因为这是向高级官员开刀,要得罪人。舆论称,这是习近平“自我加压”。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网站把习近平称作“我们的组长”。5年来,他挂帅的机构主要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他还宣布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在每一领域,习近平都亲力亲为。他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这样保证了政出一门、意志统一,同时通过督察等措施,确保改革不沦为“纸上谈兵”。

习近平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权威人士介绍,报送给他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11 15:18:03